傳說有一個村子里住著朱、項兩姓人家,有一年春節,朱姓人家門口掛出了一副金粉寫就的對聯,分外引人注目:
兩朝天子;
一代圣人。
此聯中的“兩朝天子”指的是五代后梁時期的朱溫和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;“一代圣人”則指南宋大理學家朱熹。對聯用典深邃,大有夸耀祖宗、揚名顯聲、不可一世的味道。
然而姓項的人看了這幅春聯很不舒服,知道這是朱氏人家在藐視項家人的做法。情急之下,花重金請了一位秀才為自己門口寫了一副對聯:
烹天子父;
做圣人師。
對聯意為:楚漢相爭時,霸王項羽打算烹食漢高祖劉邦的老父親;孔子雖為圣人,卻也曾在項氏祖宗項橐面前稱弟子、拜圣師,你朱家的祖先朱熹怎么可以跟孔圣人比呢?
朱項兩姓以其歷史上有盛名的宗祖故事借用春聯互比高低、自命不凡,與貧苦人家的辛酸寫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。
中國春聯的貼法,基本是按傳統習慣,以右為尊,上聯貼在右側,下聯貼在左側(左右的劃分以人面對對聯為準)。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因為辯不清上下聯會把對聯貼反,但多數人都會根據對聯的上聯最末一個字是仄聲,下聯最末一個字是平聲的標準來區分。把握住這一條,就不會出錯了。
清代李光庭在《鄉言解頤》一書中選錄一首關于對聯的詩,詩中寫道:欲寫宜春帖,東風入硯坳。選言誰獨雅,吉語不嫌諜。花榜新鶯谷,云封老鶴巢。誤他尋壘燕,華屋認衡茅。
他在論述當時寫春聯和贈春聯時發生的一些引人捧腹的笑話:桃符以畫,春聯以書。書較畫為省便,復有斗方、橫披、小單條之類。鄉人不識字,有以“人口平安”與“肥豬滿圈”互易者。結果把“人口平安”貼在豬圈口,把“肥豬滿圈”貼在臥室內。
又傳,民國初年,某地有一個目不識丁的大老板,過年時,請人寫了些單條類的桃符。“天地君親師”要貼在中堂;“出門大吉,對我生財”的紅紙當門貼;豬欄雞籠要貼上“六畜興旺”等喜慶的話。可是這個老板不僅不識字,而且尖刻得出奇,人緣很壞,臘月里貼對聯時,只好“瞎子上墳一估堆”.竟把“六畜興旺”貼在屋內中堂之上,把“出門大吉,對我生財”貼在豬欄兩邊,“天地君親師”找不到地方,就貼在對門廁所的墻上。第二天大年初一,他拜客回來,就聽見叫花子在門口唱“蓮花鬧”:
六畜興旺坐中堂,
對我生財在兩旁
養個后人睜眼瞎,
害得祖宗坐茅房。
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,過年時對逝去的親人自然不能忘懷。如果家中正在守孝,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貼孝聯,孝聯忌用紅紙書寫,而采用黃紙、藍紙或者綠紙,聯文的內容都為哀悼思親的慟容之語。
春聯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詩,既言簡意賅,體現各自的性情與特點,又便于書寫張貼,烘托新春喜慶氣氛,所以受到群眾的普遍歡迎。后來,春聯又發展成為一年四季都可以書寫并于門上張貼的種種對聯。實際上,春聯是詩詞的靈魂,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束獨具特色的奇葩。
買紙貼壁的第二個內容是換門神。
大年除夕,中國人除了張貼春聯,家家戶戶都要換門神,將嶄新的門神畫端端正正貼在兩扇大門上。
中國人信仰門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,《禮記》一書中記載的“五祀”,其中之一就是祭祀門神。到了漢代,門神有了具體的人名,即古代勇士成慶,其畫像貼在了西漢廣川王的殿門上。到了南北朝,門神由一人變成了神茶、郁壘二人。傳說滄海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