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農村有一些口頭語,例如“清明前后,種瓜種豆”,“植樹造林,莫過清明”等等,說明絕大多數人都知道,清明是一個節氣,是農歷二十四個節氣中的一個。
清明節是幾月幾日
清明節不像其他的節日,固定在每一年的某月某日,它是由二十四個節氣之一清明來決定的,大致上是在公歷4月5日前后。《歲時百問》一書載:“萬物生長此時,皆清潔而明凈,故謂之清明。”其意為到了清明,氣候溫暖,草木萌茂,改變了冬季寒冷枯黃的景象。在農業生產上,則忙于春耕春種,正像農諺所云:“清明谷雨兩相連,浸種耕田莫遲延。”
何為二十四節氣
二十四個節氣是我國古代天文學家的一大發明,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、降雨、物候等方面的變化,所以古代勞動人民就用它來安排農事活動。
二十四個節氣中,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表示了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的開始;春分、秋分、夏至、冬至是季節的轉折點;小暑、大暑、處暑、小寒、大寒五個節氣表示最熱、最冷的出現時期;白露、寒露、霜降表示低層大氣中水汽凝結現象,也反映氣溫下降程度;雨水、谷雨、小雪、大雪反映降水程度和情況;驚蟄、清明、小滿、芒種反映物候特征和農作物生長情況。如果將二十四節連貫起來看,可以看出一年中冷、暖、雨、雪情況和四季乃至氣候的變化特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