豬胴體。生豬屠宰后,去毛、頭、蹄、尾、內臟的軀體。
片豬肉。沿背脊正中線將豬胴體劈成兩分體。
三腺。指甲狀腺、腎上腺和病變淋巴結。甲狀腺、腎上腺是內分泌器官,含有激素,食用過多可引起內分泌激素中毒。病變淋巴結是病原微生物被阻截積存的部位,食用易造成感染和中毒。
壞死。活機體內局部細胞或組織的病理性死亡,是一種不可復性的嚴重變質性病變。
炎癥。動物機體對抗病因損傷促進組織修復,以防御為主的血管應答與細胞應答。
潰瘍。皮膚或黏膜化膿壞死脫落后,遺留下較深的缺損病灶。
靡爛。皮膚或黏膜化膿壞死脫落后,遺留較淺的缺損病灶。
干酪樣壞死。器官發生的凝固性壞死,壞死組織中含有較多量脂類物質,是一種松軟易碎,灰黃或類白色無結構的物質,外觀上像干酪或豆腐渣。
蠟樣壞死。發生在肌肉組織的凝固性壞死,壞死的肌纖維外觀呈現渾濁不清,灰黃或灰白色,干燥而堅實,如同石蠟的白肌病病變。
種公母豬。種公母豬皮膚較厚而粗糙,毛孔粗,多皺壁,無彈性。種公豬最后一對乳房多半并在一起,種母豬乳房有較明顯乳池,大小不一,乳孔明顯,剖檢有時可見黃白色乳汁。宰后種公母豬肉色澤較深,粗糙,肉脂少而硬,種公豬多有不愉快氣味,燒煮后更為明顯。
非洲豬瘟。病豬站立困難,行動無力,呼吸困難,咳嗽,皮膚充血發紺,耳、肢端、腹部皮膚常有大小不一,形狀不一,范圍廣泛的淤斑,血腫、壞死斑。慢性型皮膚多見壞死潰瘍。宰后可見病豬脾腫大數倍,軟而易碎。淋巴結尤其內臟淋巴結嚴重出血,形似血瘤,此為非洲豬瘟與豬瘟的重要區別。
急宰豬。病豬瀕死實行緊急屠宰稱急宰,其肉為病豬肉。動物死亡后施行放血稱死宰,又叫冷宰,其肉為死豬肉。因摔、壓、勤、溺水、觸電等物理性因素引起動物死亡,為物理性致死,即橫死。急宰、死宰、物理性致死的畜肉和內臟均有放血不良特征,放血刀口平整不外翻,無血液浸染。
針眼、針頭。針眼為生豬免疫或治療時注射疫苗、藥物所致,多分布在頸部,臀部、有時也為不法商販注射違禁藥物所致。宰后有時見注射部位紅腫,剖檢見浸潤性或化膿性炎癥反應。針頭為注射針頭斷裂,殘留在生豬體內所致。